在社区医院,她是居民的“熟人”

2024-12-05 05:46:00 来源:上观新闻

“阿姨侬心态老好哦,看侬一直老开心的?”“你晓得伐?我昨天中了500万……”周围的人都笑起来了。孙妹说,开开玩笑,看病过程也会变得轻松些。

66岁的孙妹是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志愿者,守着自助服务区的四台自助设备,拿出当年在食品厂做点心配料师的条理感,合理紧凑地为老年居民服务。居民常说,“我在医院有‘熟人’”。

今年的12月5日是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这些普通人在平凡的志愿服务岗位上发光发热。

孙妹穿得最频繁的衣服就是志愿者服了。

孙妹为老年患者服务。

“这里要打印发票,旁边要拿验血报告单,眼睛瞄下他们的病历本,如果空白页不多提醒他们早点换”,这就跟她退休前在茂昌做花生蛋卷时一样,面粉、水、糖按比例放进去,糖融化后接着打鸡蛋,放黄油,再加色拉油,最后看光洁度听声音……服务进行得井井有条。

孙妹的语速超快,有人问询她会开启“贯口”:一楼这里拿药,左边拍片,右边预检台、儿保,这里是成人检查,打疫苗;新生儿检查在对面;二楼是全科……仿佛AI附身,面对不同的居民,她还能用宁波话、苏北话对答,一气呵成。

排队取药,孙妹往那里一站,“听话”的人群就沿墙排起,让出就医的通道。

老病人开了一大堆药,体积大不方便带回家,孙妹找来废纸箱,给他们放药品拆掉的外包装。

遇到集中体检,孙妹又成了知心大姐:不要害怕,如确有不舒服,就把这两个“蚊子”捉出来。有些老年人排队没耐心,水喝多尿急,但又等不到拿检杯或者排到了又没有足够的量,孙妹教了一招,明年体检提前准备,从家里带来,这样既方便又不会“出事”。

人总会碰到不顺心的事,被骂或成为救火队员孙妹都经历过。等对方平静下来之后,她便要说两句缓和一下气氛,“你在家也是做阿娘阿爷的人了,好意思伐,有事好好说”,有些老人就这样从“冤家”做到了朋友。孙妹说,这些“冲突”往往由自身疾病或不顺心的事引起。她觉得有病要重视,但更要心态放松,配合积极治疗。她说,阳光总在风雨后,顾好自己才能顾好家人。

除了过年,夫妻俩的志愿服务坚持快5年了。

严科发在志愿服务点位上。

孙妹的丈夫严科发也是社区医院的志愿者,他的岗位在二楼的自动测量一体机点位,最多一天有100多人测血压。凭多年的经验,如果听到心跳声不规律或偏弱,老严会劝他们坐会儿再测,如果数据照旧则要引起重视,去大医院看一看。有的居民听进去了,隔了一周过来感谢老严的提醒。老严以前抽烟厉害,自从做了志愿者,多年的坏习惯减掉了不少,“在这里做志愿者好比自己也在上课,增长医学方面的知识,每天和他们打交道自己很充实也很快乐。”

遗失锅子的居民前来认领。

忘记取走的医保卡,孙妹说,不出半天准来问。

马大哈拿回了遗忘的医保卡,连声感谢。

就医高峰过了,居民们看她站着累,让她坐下歇会。

夫妻俩还经常碰到马大哈,交到预检台的遗失物品有医保卡、锅子、衣服还有药等,孙妹一句“侬想着啦”,对方表情立马松弛下来。

这个岗位看似轻松,但要坚持下来不易。孙妹说,“有时候居民讲,在医院有‘熟人’,我觉得这大概就是我做志愿者的意义,给他们减少些麻烦。”

早上4点半起来,把前一晚买的菜做好,中午和晚上热一下,饭是持续保温的。夫妻俩的生活很简单,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

孙妹总说,自己活得很快乐。

在嘉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了像孙妹这样的居民志愿者,还有许多医护志愿者。19年来,他们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将健康服务送到社区居民的身边。开展特色医疗志愿服务1500余次,累计服务约20万余人次,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在居民眼中,有了这些志愿者,社区医院更像家一样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