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人形机器人“生”在浦东
对于浦东新区而言,过去两周可以称得上“具身智能之周”:智元机器人先放出大招,接连发布全国首个通用具身智能基座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GO-1,能骑自行车的双足人形机器人灵犀X2;随后蚂蚁集团重磅落子,旗下具身智能和机器人业务的主要载体——上海蚂蚁灵波科技有限公司揭牌成立;紧接着张江模力社区又迎来国产大模型“六小虎”之一的智谱华章,将以智谱大模型为人形机器人“大脑”赋能……
2025年被业内视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在这条面向未来的黄金赛道上,浦东正努力在全产业链扮演核心角色。这里形成了以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开源训练场和智元人形机器人训练场为核心的高质量数据语料库,以快速制造平台、手板厂、检验检测为核心的功能性服务平台,以大模型、操作系统、感知系统等软件企业以及关节执行器、传感器和灵巧手等硬件零部件企业为核心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集聚机器人生态企业达百余家。
蓄力、加速、裂变、爆发——当具身智能创新要素高度浓缩于此,一场“核爆”蓄势待发。
从学习到进化,为机器人提供“养料”
在张江模力社区,来自智元、傅利叶、上海电气等企业的上百台人形机器人,同时出现在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大楼里。这里的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启用后,机器人们在此集中训练行走、叠被子、洗碗、拧螺丝、焊接等技能。
在张江机器人谷,智元机器人4000平方米的数据采集工厂被分割成不同主题的场景空间,还原现实生活的物件布局。机器人则要执行不同任务,例如一个看似简单的倒水动作,数据采集员们需要让机器人重复数百次甚至更多,只为采集到高质量数据进行模型训练。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交叉的前沿领域,强调智能体通过身体与环境的动态交互实现自主学习和进化。目前行业处于感知反馈、智能决策、精确操控、系统安全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期,而技术突破的一大痛点就在于数据。 ▼ 下转第六版
“去年9月,我们在浦东张江启用了行业首个数据采集厂,每天都有100台机器人在这里训练,产生上万条数据。”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副总经理胡静萍介绍,数采厂正源源不断为机器人学习提供数据养料,也为智元机器人的应用拓展了更多场景。
从“本体”到“大脑”,产业链加速迭代
傅利叶GRx系列人形机器人在导览咨询、学术科研、医疗康复等领域广泛落地应用,去年交付数量达到100台;开普勒先行者K2机器人拥有TrueBionic真仿生本体,具备大负载、长续航等能力,在物流、冶金、汽车制造等行业也都有落地探索……
眼下,来自浦东的人形机器人“本体”呈现出百花齐放态势,商业化探索也在持续加速,让“造身”产业环节引来更多头部企业。
谐波减速器和行星滚柱丝杠的精度提升是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基础。作为国内该领域的龙头,绿的谐波决定把公司的人形机器人业务板块放在浦东张江机器人谷。绿的谐波(上海)传动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翁进贤告诉记者:“为更好配合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我们今年已经在张江实现一些产业落地,计划围绕人形机器人领域开展一系列的新产品研发和制造,适应人形机器人在小型化、轻量化上的需求。”
不仅是“本体”,从“大脑”到“小脑”的产业各环节也都在浦东快速迭代升级。
智元机器人最新发布的GO-1,就是一款人形机器人的“新大脑”,可以在少量数据的支持下快速适应新任务。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表示:“期待通过这一模型,推动机器人从单一任务的工具向具备通用智能的自主体发展。”
智谱CEO张鹏在展望落地浦东后的业务布局时,也把目光投向了具身智能:“最近,我们在和很多人形机器人厂商合作,输出智谱大模型的能力,让这些人形机器人具备更好的视觉、语音等交互能力,把‘大脑’和‘小脑’更完美地结合起来。”
深耕算法领域的华院计算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计划今年7月搬入张江模力社区。该企业市场总监龚皆贤透露,当前公司研发的重点是要将认知智能引擎与垂直场景深度融合,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聚焦钢铁、稀土等流程,研发智能配料、质量预判、能耗优化等算法模型,形成全流程的“工业大脑”。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布局上,华院计算也在加大认知智能等领域的开发,打造属于人形机器人的“大脑级”服务和支持,推动机器人有更好的认知、推理和决策能力。
从资本到场景,加速构建创新生态
上海发布的《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提出,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方面,将组织技术攻关,研发端到端、多模态、空间智能等具身智能算法模型。依托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聚焦开源机器人本体及数据集、开源自主仿真平台,打造开源技术底座。
面对量产在即的关口,如何加速人形机器人实现从概念走向现实应用的重大跨越?浦东新区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建设创新平台、开放应用场景等举措,全力构建支持具身智能加速发展的全产业链生态。
就在去年12月,上海国投公司与浦东新区共同发起设立上海具身智能基金,上海国资母基金、张江集团和浦东创投为基金基石出资人,首期规模10亿元。基金正围绕具身智能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投资,主要包括具身智能本体、核心零部件、泛机器人等领域,以及无人驾驶及应用、传感器技术等具身智能相关产业链重点环节,加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作为浦东新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主阵地,张江集聚产业链上企业73家,覆盖多个关键环节。张江机器人谷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会探索工业制造、灾害救援、危险作业、智能物流、安防巡逻、服务娱乐6类人形机器人典型场景的应用,帮助企业快速迭代产品,为商业化做好准备。
未来,浦东新区将持续深化产业链招商,进一步挖掘更多应用场景,不断完善技术创新平台和开源社区生态,优化空间保障,助力商业化落地与产业化发展,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竞争中展现浦东力量。